昨日9时,威海国际展览中心A馆刚刚开馆,来自法国的两位客商就直奔光威集团的展位而去。很快,他们便与光威集团的负责人谈起了合作事宜……在昨天开幕的首届“威海国际钓鱼暨户外用品展览会”上,160多家钓鱼和户外用品企业在现场设置摊位,与800多位客商展开对话,以期在行业发展面临国际“金融风暴”威胁的大背景下,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实现行业发展新突破。
本地企业:为订单,也为责任 鲁成香是威海鸿威渔具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昨天,她在现场接待了上百名国内外客商,并与其中一些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鸿威渔具是一家主要生产鱼饵的公司,产品以前主要出口欧美。自“金融风暴”以来,美国市场的订单明显下降,寻找新的客户成为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她说,由金融风暴造成的经济动荡,使国外订单相应减少,企业欲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市场,因此,他们此次参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展会上来自国内的参展商众多,有利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展会开始之前,我们就已经签了两个订单!”展会现场,威海市鱼猎人渔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洋始终情绪高涨。原来,11月8日,刘洋带着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国际展览中心A馆布展,中途与来自国内的几位参展商一起闲聊时,来自河北、长春的两位客户在了解了他们企业的产品特点后与她达成合作意向,签下了订单。当天上午,威海奥尼信贸有限公司、威海海宝游艇有限公司等我市渔具企业也收获颇丰。
作为中国渔具业“龙头”的光威集团展位前人气更旺,负责接待参观者和采购商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的产品已覆盖美国、日本等146个国家和地区,并占据了国内渔具40%的市场份额。因此光威集团参展的目的,已经不在于通过展会发展新的客户,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带领威海乃至中国的渔具行业走向国际市场,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外地展商:要订单,也看好市场 本次展览会除80家本地渔具及户外用品企业参展外,还有来自北京、天津、大连、宁波等地的80余家企业寻觅商机。
天津海趣服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和出口救生衣的公司,其产品主要出口挪威、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及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在这些国家,救生衣是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非常大,所以“金融风暴”暂时还没有冲击到其公司的出口业务。尽管如此,该公司还是打算多开发一些国内客户。“目前,国内市场只占公司总业务量的20%,明年我们打算发展到40%。”该公司经理郭顺德表示,之所以来威海参展,是看中威海中国“渔具基地”的地位,以及威海当地的巨大市场潜力。
昨日一早,来自河北一家渔具箱包生产公司的刘瑞雪就在摊位上开始接待国内外的参展商和采购商。刘瑞雪告诉记者,该公司生产的渔具箱包主要销往欧美市场,但近期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订单减少,公司的日子有些“难过”了。为此,该公司“掉头”寻找国内合作者,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会找到一些国内代理商和合作者。而由于该公司的渔具箱包简单实用、外型美观,来自我市及外地的多家参展商和采购商表现出浓厚的合作兴趣。
国外采购商:要新伙伴,更要新技术 从昨天上午10时起,两位来自美国旧金山的采购商就一直在现场寻觅。他们告诉记者,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他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此次前来参加威海国际钓鱼暨户外用品展,他们并没有采购计划,只是为了看看有什么新产品。“渔具产业技术更新非常快,我们必须了解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才行。”他们表示,已经与威海的6家渔具企业合作20年了,一直都合作得非常好,并且还将继续合作下去。通过展会,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威海和中国其他渔具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便于今后选择合作伙伴。
在威海海明威钓具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来自德国的三位采购商停了下来,在仔细观察了展品中的渔线轮后,他们表示有意订购其中的几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表示,多年来他们所在的公司与威海17家渔具企业都有合作,此次前来参加展会,除了采购外,还有意发展新的合作商,目前他们已与2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据了解,他们选择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对方的实力与新产品研发能力。记者在现场走访发现,各地参展商也似乎“摸准”了国外采购商的这种心理,将众多新产品带到了展会上。
资料来源: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1071/2008/1111/140236/content_14023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