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9日上午开始,威海威昱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利祯就一直在自己的展位前忙碌。“我们已经与瑞典、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6家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张利祯说,这次展会对因金融风暴的冲击而面临“冬天”的渔具业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威海国际钓鱼暨户外用品展览会开幕后,记者采访了数十家渔具企业,其中多数企业的负责人表示,金融风暴对企业的冲击已经或即将显现,通过展览会,企业不但获取了与国外采购商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而且增加了同行间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企业积蓄“能量”,安然“过冬”。
“风暴”冲击渔具业
威昱渔具是一家集加工销售为一体、具有进出口权的鱼饵及配件生产厂家,其产品主要销往澳大利亚及欧美20多个国家,该公司感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是从今年10月中旬开始的。在此之前,由于一直忙于赶订单,公司上下一片忙碌。直到10月15日,原本要下5万美元订单的客户,忽然只下了2万美元,张利祯意识到形势有些不妙。此后,多家客户都出现类似情况。这样一来,从10月下旬至今,该公司的订单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以上。
对于渔具行业来说,出口销售的旺季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之间。而今年,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本该正处旺季的渔具业,却感受到了阵阵凉意。在展会现场,威海鑫星渔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忙着向采购商介绍产品。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和日本,最近这段时间订单也有所减少。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等地的威海大方渔具有限公司经理邹德会表示,尽管目前企业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但他预计公司的业务明年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掉头“向内”非易事
当前,在进出口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开始考虑“向内转”。然而,渔具业“向内转”却并不容易。据威海市贸促会会长邵永良介绍,我市渔具行业中,90%的企业都是做国外市场,仅有10%的企业做国内市场。
面向国外市场的渔具生产,与面向国内市场是不同的。“这些东西在国内都是没有销路的。”张利祯指着摆放在其展位上的一些鱼饵,有些无奈地说。他告诉记者,由于国内外钓鱼习惯和使用鱼饵习惯不同,过去针对国外市场开发的产品在国内销售不那么容易。而且,相比之下,国内钓鱼人比国外要少得多,因此,国内市场在公司的业务中不可能占据很大比例。“我们试着开发国内市场,并针对国内市场研发一些产品。”张利祯说,以前国内市场在公司业务中所占比例几乎为零,明年争取占到10%。
出口企业“向内转”,原本就面向国内市场的渔具企业开始“叫苦”。威海青青渔具是2006年6月成立的一家渔具批发中心,其本身并没有生产能力,而是委托杭州一家渔具制造企业作为其生产商。青青渔具经理赵明波告诉记者,今年6月以后,他明显感觉到货“卖不动”了,如今销量已经下滑了三分之一。国内渔具市场“蛋糕”本来就小,一些原本做出口的企业又“掉头”来抢这块“蛋糕”,赵明波愈发感到小渔具企业“生存”的困难。
顺势而为觅出路
尽管“冬天”即将到来,但众多渔具企业的负责人坦言,在克服最初的害怕、焦虑之后,企业还是可以从中找到机遇的。比如说最近这段时间,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铝价降了约40%、塑料降价约20%。这样一来,在原材料这个环节,成本就可以节省40%,对于企业“过冬”无疑是有利的。
面对“寒冬”,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比较从容。他告诉记者,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欧、美、日等渔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这样光威集团有了一个“乘人之危”的机会,可以利用廉价的资金购买其新产品和新技术。而平常,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陈亮说,目前相对“冷清”的大背景,正是企业提高自身实力、节约成本、进行技术改造的契机,也是渔具行业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契机。
对于陈亮的说法,张利祯也十分认同。他说,过去威昱渔具一直贴牌出口,从今年10月中旬以后,他们开始在国外市场使用自己的商标,推广自己的品牌,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合作商,效果还不错。“用自己的品牌,自己就有定价权。”张利祯说,过去贴牌的时候,不但价格由人家定,而且合作方的广告宣传等费用也要从自己获得的利润中扣除。使用自己的品牌后,尽管广告宣传等费用需要自己出,但由于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润可比原来增加20%。“推广自己的品牌,我早就意识到了,但一直没有勇气去做。”张利祯表示,由于贴牌出口可以直接利用所贴品牌的销路,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去营销,因此企业一直乐此不疲。而将自己的品牌推广到国外市场,并使其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确实有难度,该公司一直没有下决心去做。如今做自己的品牌,也算是在“冬天”里积蓄能量。
展览会恰逢其时
11月10日上午10时30分,三位来自以色列的采购商与威海大方渔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开洽谈,约20分钟后,他们订购了3种型号的鱼竿各1000支。截至昨日中午,大方渔具已经与来自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的四五家国外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与江苏、河南、大连等地的多家国内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该公司经理邹德会说,通过展会结识和开发更多国内外客户,是参加此次展会的最重要的目的。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同样,威海海明威钓具、李记渔具、明洋渔具、艺雅渔具等80家参展企业都收获颇丰。
通过展会,威海渔具企业与国内外同行有了更直接的“对话”机会,这无疑为金融风暴冲击下的渔具企业节省了成本,打开了销路。我市不少渔具企业参加过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渔具展,对于在家门口举办的此次渔具展,都有颇高的评价。邹德会表示,威海早该举办这样的渔具展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渔具产业像威海这样齐全,如果将来威海每年举办渔具展,对渔具企业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举办此类展会,对于渔具行业抗风险、求发展,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用市贸促会会长邵永良的话说,可以比较好地减少金融风暴的冲击。据他透露,由于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大新产品研发是当务之急,在本届展览会上,众多渔具企业派出技术人员现场考察,学习同行的先进技术。其中一家渔具企业就派出了一支15人的考察团队。
邵永良说,渔具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欲望越来越强烈,对渔具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尽管由于金融风暴的冲击,渔具业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受到影响,但其前景仍是好的。邵永良的说法得到陈亮的认同。陈亮说,在许多国家,人们有一个口头语:eating(吃饭)
sleeping(睡觉)、go
fishing(钓鱼)。可见钓鱼已经成为这些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只要企业努力改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利润,抗住风险,时机一到,就一定能迎来新的发展。欧洲渔具贸易(展览)协会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妮特·道尔女士是本届展会最大的参展商和合作伙伴,对于威海渔具行业的前景及渔具产业的发展空间都十分看好。她说,通过本届展会,她了解到威海渔具行业的整体实力,她认为,本届展会不但有助于威海的渔具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经受住金融风暴的考验,而且对于引导中国渔具行业摆脱金融风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此次展会的举办,孙述涛市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当前行业竞争日益走向内涵伸入(技术进步)和外延扩展(延伸产业链)双向延伸的情况下,威海渔具行业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他不希望展会成为一个政府行为主导的展览会,而是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使威海所拥有的全产业链优势得到国内外渔具商、贸易商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自我发展、创造商机的市场行为。
本届展会积累的经验,也增加了市贸促会的信心。据了解,2009中国渔具制造业基地(威海)国际博览会已定于明年11月9日至12日举办。邵永良表示,威海国际钓鱼暨户外用品展览会必将成为威海渔具产业的一个品牌,成为威海渔具产业和国际渔具市场交流的平台。 资料来源:http://sd1.ccpit.org/Contents/Channel_492/2008/1120/141639/content_141639.htm |